Search

剛看完<沒有對手的競爭>這本,作者Greenwald很有名,在哥倫比亞大學教過價值投資,書裡很多ca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剛看完<沒有對手的競爭>這本,作者Greenwald很有名,在哥倫比亞大學教過價值投資,書裡很多case值得讀,但我覺得翻譯得不好,我寫了一些零散的重點,跟大家分享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就算產品跟別人不一樣,只要好賺就還是會有人跳進來搶,所以重點是進入障礙,而非產品區隔。
寡占市場的廠商之間市占率穩定,那該市場比較可能有競爭優勢。反之,龍頭常常換人,表示沒有一家特別有優勢。

供過於求總是比供不應求的時間長得多,遇到賠錢卻死不退出的對手,別跟他硬拼。

客戶忠誠度:習慣成自然、轉換成本、搜尋成本。

Walmart早期成功在於把一個地區做深,擴張是由鄰近地區蔓延,這樣物流、廣告、監督管理都可以比較便宜。把利基區域市場做好,就能與龍頭對手抗衡。酷爾斯啤酒是反例,擴張到遠的洲,沒把自己的地盤做深,反而獲利變差。

可口可樂輕忽百事可樂的崛起,導致後期被殺價競爭。
百事可樂加大容量,廣鋪超市通路,請明星代言,贊助演唱會,搶不執著品牌的年輕人,攻擊可口可樂是老人在喝的。巴菲特:汽水的盲目測試總是甜的佔上風。
可口可樂的殺價戰略錯誤,殺價的地區要選自己弱的地區搶市占,但它卻殺價在自己強的地區。
1980年後期兩方停止殺價競爭,雙方利潤率才變好。

梅鐸搶進電視台,用稍微侵略的降價,向三大電視台表示自己不會打壞行情,但有決心做好,如果你們硬要趕我走,你們要付出慘痛代價。

決定要不要進入該市場,先畫出決策樹,從對方過去的行為習慣,分析各種狀況的結果(對方如果不回應、溫和反擊、激烈反擊),選擇最佳解。
挑選對手的弱項打,低調默默吃。勿打草驚蛇,每家對手都偷一點來吃,也不要重擊某一家對手。
有規模優勢的大公司發現小對手從利基市場偷吃時,要很小心,馬上仿效,消滅對手。

巨頭不要自以為可以順利進入不熟的市場。柯達進入影印機、AT&T進入電腦業、全錄追求辦公室自動化、IBM試圖取代微軟的軟體、思科進入資料傳輸業,都是失敗的例子,要仔細想想自己為何有機會贏別人。
柯達多角化的慘敗,讓自己分心,導致原有地盤也被富士搶。如果投資的領域被新對手搶,有時候兩敗俱傷是無可避免的,什麼法子也沒有,這時候只能把股票賣掉。

市場的快速成長對現有龍頭反而是缺點,因為吸引太多對手加入,可以分食沒忠誠度的新顧客。

不要對你的合作夥伴太差。任天堂霸佔太多利潤,導致遊戲開發商跟零售商轉往支持別人。

要併購時,要有明顯的綜效,雙方都要有好處,價格也要合理。品牌、顧客忠誠度通常無法轉移到新併購的公司。省成本是比較有可能的綜效,但要很保守的估計,以免付出過高溢價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歡迎多討論
View all posts